笔头风月时时过,眼底儿曹渐渐多。

出自 元代 姚燧 《阳春曲·笔头风月时时过》

译文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,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。

注释风月: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。儿曹:小儿辈,指晚辈的青年。

赏析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,对仗工整、构思巧妙。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,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。时光荏苒,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,儿孙满堂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,道出了时光流逝和人生阶段的悄然变化。

“笔头风月”可以理解为文人用笔记录下的美好时光——就像我们如今用手机拍照留念的欢乐瞬间。但“时时过”点出这些美好总是匆匆流逝,像指尖的沙子抓不住。

“眼底儿曹”指的是眼前蹦跳的孩童们,“渐渐多”则暗示不知不觉间,身边的孩子辈越来越多。就像过年团聚时,突然发现亲戚家的小不点都长高了,而自己这一辈人已悄然成为家族中的“大人”。

全句妙在把抽象的时间流逝,转化成两个具体的生活画面:写字记录的美好总在消散,眼前嬉闹的孩子不断增多。不用直接说“老了”,但通过这种对比,自然让人感受到岁月更替——当年自己还是嬉闹的孩子,如今已成看着下一代玩耍的大人。这种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人生变化,正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温柔感慨。

姚燧

姚燧(1238年~1313年),字端甫,号牧庵,河南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 元朝文学家。官翰林学士承旨、集贤大学士。能文,与虞集并称。所作碑志甚多,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。原有集,已散失,清人辑有《牧庵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