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远苔墙,隐隐茅堂。
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行香子·树绕村庄》

树绕村庄,水满陂塘。倚东风,豪兴徜徉。小园几许,收尽春光。有桃花红,李花白,菜花黄。
远远围墙,隐隐茅堂。飏青旗,流水桥旁。偶然乘兴,步过东冈。正莺儿啼,燕儿舞,蝶儿忙。(围墙 一作:苔墙)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远远苔墙,隐隐茅堂”描绘了一幅宁静淡远的田园画面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悠远的意境。

“远远苔墙”中,“苔墙”指长满青苔的土墙,青苔生长缓慢,暗示这里人迹罕至,时间仿佛静止;“远远”二字让画面有了空间纵深感,仿佛我们站在远处眺望,带着一种疏离的观察感。这两个字组合,立刻营造出岁月沉淀的静谧感。

“隐隐茅堂”中,“茅堂”是茅草屋顶的简朴屋舍,代表远离繁华的隐居生活;“隐隐”既表示视觉上的若隐若现(可能被树影或雾气遮挡),又透露出一种“不需要看清全貌”的闲适心态。这两个词搭配,传递出中国文人向往的“藏而不露”的生活美学。

整句的精妙在于:
1. 叠字运用:“远远”“隐隐”读来轻柔舒缓,像轻轻推开一幅画卷的节奏;
2. 留白艺术:不写人、不写声,只呈现静物,却让人自然联想到闲适的隐居者;
3. 色彩对比:苔藓的暗绿与茅草的浅黄在想象中形成自然配色,清新淡雅。

这种写法如同水墨画中的“淡墨渲染”,用最少的文字激发最多的想象,让读者在平凡景物中感受到超脱尘世的美。

秦观
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