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去何时见也?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满庭芳·山抹微云》
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谯门。暂停征棹,聊共引离尊。多少蓬莱旧事,空回首、烟霭纷纷。斜阳外,寒鸦万点,流水绕孤村。(万点 一作:数点)销魂当此际,香囊暗解,罗带轻分。谩赢得、青楼薄幸名存。此去何时见也?襟袖上、空惹啼痕。伤情处,高城望断,灯火已黄昏。
现代解析
“此去何时见也?”这句话直白翻译就是:“这一走,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?”
它的魅力在于用最简单的疑问,戳中了人生最普遍的无奈——离别的不确定性。
1. 情感冲击力强:没有夸张的修辞,只是把一个谁都会遇到的问题摊开来说。远行、分别、未来能否重逢,这种担忧天然带着感染力,容易让人共情。
2. 留白的艺术:不直接说“舍不得”或“我会想你”,而是用问句留下空白。对方(或读者)会自动脑补答案,可能是“很快再见”,也可能是“遥遥无期”,这种不确定性反而让离别的苦涩更浓。
3. 跨越时间的共鸣:古人问这句话时没有高铁微信,一别可能成永诀;现代人虽然联系方便,但面对异地、忙碌、人际关系疏离,依然会对着背影默默想“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?”——这种永恒的人性困惑让它至今鲜活。
总结:好句子不需要华丽,关键在于精准击中人心最柔软的角落。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,轻轻一丢,就能在读者心里激起关于离别、时间、人际缘分的层层涟漪。
秦观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