堪怨王孙,不记归期早。

出自 宋代 梅尧臣 《苏幕遮·草》

露堤平,烟墅杳。乱碧萋萋,雨后江天晓。独有庾郎年最少。窣地春袍,嫩色宜相照。
接长亭,迷远道。堪怨王孙,不记归期早。落尽梨花春又了。满地残阳,翠色和烟老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像一位女子轻声的埋怨,表面温柔,内里藏着深深的失落。

“堪怨王孙”四个字,活画出一个欲言又止的嗔怪场景——她明明满腹委屈,却用“堪怨”(值得埋怨)这样含蓄的词,连责备都带着克制。而“王孙”这个旧时对贵族公子的称呼,暗示着两人身份地位的差距,为这场等待添了几分无奈。

最妙的是后半句“不记归期早”。她等的不是“不归来”,而是“不记归期早”——那人或许回来过,却完全忘了当初承诺的归期。这种被遗忘的承诺,比直接失约更刺痛人心。一个“早”字,透露出她曾反复计算日子、期待对方提前归来的小心思,结果等来的却是对方的漫不经心。

整句诗没有哭闹,没有指责,但通过“该不该埋怨”“记不记得承诺”的微妙情绪,把爱情里不对等的付出写得入木三分。现代人读来依然能共鸣:多少人曾在感情里数着日子等待,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把约定放在心上?

梅尧臣
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