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雾时通日,残云尚作雷。

出自 隋代 杨广 《悲秋诗》

故年秋始去,今年秋复来。
露浓山气冷,风急蝉声哀。
鸟击初移树,鱼寒欲隐苔。
断雾时通日,残云尚作雷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的是雨后初晴的生动画面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。

"断雾时通日"说的是雾气渐渐散开,阳光像捉迷藏一样时而穿透云层。这里用"断"字形容雾气不连贯的形态,比直接说"散雾"更有画面感;"通"字让阳光有了灵性,仿佛会主动寻找缝隙洒向大地。

"残云尚作雷"描写天边未散的云朵还在闷声作响。一个"残"字点明暴雨刚过,而"作雷"两字让读者仿佛能听见云层里滚动的闷雷声,明明已经放晴却仍带着刚才暴雨的余威。

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:1)用动态的词语(断、通、作)让静止的景物活起来;2)通过视觉(雾散日出)和听觉(隐隐雷声)的对比,营造出立体的自然场景;3)用"时""尚"两个表示状态的词,精准捕捉到天气转换的微妙时刻。就像用手机抓拍到了阴转晴的精彩瞬间,既有阳光穿透雾气的明亮,又保留着雷声渐远的紧张感。

杨广

隋炀帝杨广(569年-618年4月11日),华阴人(今陕西华阴)人,生于隋京师长安,是隋朝第二位皇帝,一名英,小字阿麽。隋文帝杨坚、独孤皇后的次子,开皇元年(581年)立为晋王,开皇二十年(600年)十一月立为太子,仁寿四年(604年)七月继位。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(开通永济渠、通济渠,加修邗沟、江南运河),营建东都洛阳,开创科举制度,亲征吐谷浑,三征高句丽,因为滥用民力,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。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。唐朝谥炀皇帝,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,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。《全隋诗》录存其诗40多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