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理将不胜?无为忽去兹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可以理解为:“这样好的道理难道不珍贵吗?别轻易抛弃它啊!”
诗人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:生活中那些朴素的智慧(比如顺其自然、不强求)其实非常宝贵,但人们常常忽视它们,盲目追求复杂或功利的东西。
“此理”可以指代任何值得珍惜的真理或生活方式,比如“知足常乐”“慢即是快”等;“无为忽去兹”则像一句诚恳的提醒:别因为习以为常或觉得平淡,就随意丢掉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。
魅力在于:诗人用口语化的反问和劝诫,把抽象的道理说得亲切有温度,仿佛朋友在耳边提醒你:“别犯糊涂,好东西就在眼前呢!” 这种对朴素价值的坚守,放在今天浮躁的社会里,依然能让人心头一静。
陶渊明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