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意在蓬莱。

出自 两汉 曹操 《精列》

厥初生,造化之陶物,莫不有终期。
莫不有终期。圣贤不能免,何为怀此忧?
愿螭龙之驾,思想昆仑居。
思想昆仑居。见期于迂怪,志意在蓬莱。
志意在蓬莱。周孔圣徂落,会稽以坟丘。
会稽以坟丘。陶陶谁能度?君子以弗忧。
年之暮奈何,时过时来微。

现代解析

“志意在蓬莱”这句话,字面意思是“心中的志向在蓬莱”。蓬莱是古代神话中的海外仙山,象征美好、自由或难以触及的理想境界。

这句话的精髓在于用简单的五个字,传递了一种超脱现实的追求:
1. 浪漫的寄托:蓬莱不是真实存在的地方,但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比如理想的生活、精神的净土,或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2. 坚定的心志:用“志意”二字点明这不是随便想想,而是内心真正的追求,哪怕目标如蓬莱般虚幻,依然愿意为之努力。
3. 留白的魅力:不具体说追求什么,反而让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的“蓬莱”——可能是事业成功、艺术境界,或是远离尘嚣的宁静。

就像今天有人说“我的心在远方”,既有诗意,又暗含对现状的突破欲。这种含蓄却有力的表达,正是中文经典的独特美感。

曹操

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