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葬花吟》

译文花儿已经枯萎凋残,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。褪尽了鲜红颜色,消失了芳香,有谁对它同情哀怜?

注释怜:怜悯。

赏析此句诗语调哀伤凄恻,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联,寓寄着诗人对世态炎凉、人情冷暖的愤懑不平之气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,比喻人生中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孤独。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画面感极强 "花谢花飞"让人眼前立刻浮现花瓣纷纷飘落的场景,"红消香断"则通过颜色和气味的变化,具体表现出花朵凋零的过程。就像我们看樱花飘落时,会自然感到美丽又惋惜。

2. 双重比喻 表面写花,实际写人。用无人怜惜的落花,暗指才华被埋没、真情被辜负的处境。就像现在说"我的真心喂了狗",但用落花来表达就更含蓄优美。

3. 永恒的生命思考 通过"花开花落"这个自然循环,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。就像现代人看到秋叶飘落也会感叹时光流逝,古人用落花来表达这种人类共通的感受。

4. 孤独感的艺术表达 "有谁怜"三个字道尽孤独,不是直接说"我好孤独",而是用反问的方式,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无人理解的寂寥。类似现在说"朋友圈点赞很多,懂我的又有几个"。

这种表达方式的精妙在于:把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情绪,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传递出来,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产生共鸣。就像我们今天看到晚霞依然会驻足,古人看到落花也会伤怀,人类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是相通的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