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阑干外映垂杨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小景,像用文字轻轻按下相机的快门。
"碧阑干"是青绿色的栏杆,像被雨水洗刷过一样鲜亮。诗人用"碧"而不是简单的"绿",让人仿佛看到阳光下栏杆泛着玉石般温润的光泽。栏杆在这里不仅是画面中的实物,更像一个画框,把后面的景色巧妙地框了起来。
"外映垂杨"的"映"字用得极妙,既写出阳光透过杨柳在栏杆上投下斑驳的影子,又暗示杨柳的嫩绿和栏杆的碧色相互映衬。垂杨的枝条柔柔地挂下来,随着微风轻轻摆动,让整个画面立刻有了动态的美感。
七个字里藏着三个层次:近处鲜亮的栏杆作为视觉支点,中间摇曳的柳枝构成主景,远处必然还有延伸的空间让人想象。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,用最简练的笔触就勾画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意境,这种举重若轻的功力,正是古典诗词最迷人的地方。
李煜
李煜(937年8月15日―978年8月13日),南唐元宗(即南唐中主)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生于金陵(今江苏南京)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