莹无尘、素娥淡伫,静可数、丹桂参差。

出自 宋代 晁端礼 《绿头鸭·咏月》

晚云收,淡天一片琉璃。烂银盘、来从海底,皓色千里澄辉。莹无尘、素娥淡伫,静可数、丹桂参差。玉露初零,金风未凛,一年无似此佳时。露坐久,疏萤时度,乌鹊正南飞。瑶台冷,栏干凭暖,欲下迟迟。
念佳人、音尘别后,对此应解相思。最关情、漏声正永,暗断肠、花影偷移。料得来宵,清光未减,阴晴天气又争知。共凝恋、如今别后,还是隔年期。人强健,清尊素影,长愿相随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澈宁静的月夜图景,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感受它的美:

1. "莹无尘"——月光像被擦亮的镜子,没有一丝灰尘的干扰,让人联想到通透纯净的露珠或水晶。这里用物质的无尘来比喻月光之洁净。

2. "素娥淡伫"——把月亮比作一位素衣仙子("素娥"),她静静站在夜空里。"淡"字既写月光柔和,又透出仙子不张扬的气质,仿佛能看见她衣袂飘飘的样子。

3. "静可数、丹桂参差"——最妙的是后句:在这样静谧的月光下,连月宫里的桂树(传说月宫有桂树)枝叶错落的样子都清晰可数。"参差"二字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有了层次感,就像用月光当聚光灯,照出了桂树的立体轮廓。

全句没有直接写"月亮多么美",而是通过月光的效果(照彻无尘)、月宫仙子的姿态、月桂树的剪影这三个镜头,像电影慢镜头一样层层推进。最特别的是把"安静"写得如此生动——安静到能数清枝叶,这种夸张让静谧产生了触手可及的质感,比直接说"非常安静"高明百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