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眼乱空阔,客意不胜秋。
出自 宋代 杨炎正 《水调歌头·登多景楼》
译文深秋季节,江面空阔,一阵寒风吹来,眼睛被吹得发涩,顿感寒意,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。
注释寒眼:眼睛被江上冷风吹得发涩,感到寒意。不胜秋:禁不住秋天的愁苦。
赏析词人见到满目萧条冷落的景物,令他不胜忧愁,“寒眼”并非冷眼,而是“眼寒”,实际上表达出萧条的愁情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秋日里的孤独与迷茫,画面感极强。
"寒眼乱空阔"用身体感受写景:眼睛被秋风吹得发涩,眼前广阔的天地显得杂乱无章。这里的"寒眼"既是眼睛受冻的真实感受,也暗示着心境凄凉;"乱"字既写景物的模糊,也反映内心的不安。
"客意不胜秋"直白道出愁绪:漂泊在外的游子(客),他的愁绪(意)比秋天的萧瑟更沉重(不胜)。这里把抽象的"秋意"拟人化,仿佛秋天是个对手,而人的愁思竟比季节的力量还要强大。
两句结合来看,前句用身体感受营造氛围,后句直接抒情,形成由外到内的情感递进。诗人不直接说"我很愁",而是通过眼睛的寒冷、视野的混乱、与秋天的对抗来具象化表达,让读者能通过感官体验来理解那种无名的惆怅。这种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可感画面的手法,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