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沉万古意无穷,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。
出自 元代 赵孟頫 《虞美人·浙江舟中作》
译文永恒与短暂的对比使人产生了强烈的悲慨。古时的遗迹在这里消失,天空广阔无边鸟儿隐没天际。
注释“销沉”两句:化用杜牧《登乐游原》诗句:“长空澹澹孤鸟没,万古销沉向此中。”
赏析诗人化用“长空澹澹孤鸟没,万古销沉向此中”之诗意,从潮起潮落的永无休止,联想到人生易老,易代之悲、兴亡之感使他产生消沉万古的绵邈之思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深沉而永恒的情感,用天空和飞鸟的画面来传递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"消沉万古意无穷"
说的是人类千百年来共有的失落、惆怅情绪,像一条看不见的河流,从古至今一直流淌。这种"意无穷"不是一时的伤感,而是跨越时间的集体共鸣。
2. "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"
诗人把抽象的情绪具象化:广袤的天空(长空)代表永恒,淡淡飘过的飞鸟象征生命的短暂。鸟飞过的痕迹转瞬即逝,但天空永远在那里——就像个人的愁绪会消散,但人类的情感亘古不变。
魅力在于:
- 用极简的画面(天+鸟)承载厚重的情感
- 让读者在仰望天空时自然联想到:自己的烦恼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
- 没有直接说"悲伤",但通过空旷寂寥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苍凉
就像我们今天看着黄昏的鸽子群飞过城市上空时,突然感到的某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——古人早已用更精炼的语言捕捉了这种瞬间。
赵孟頫
赵孟頫(1254—1322),字子昂,号松雪,松雪道人,又号水精宫道人、鸥波,中年曾作孟俯,汉族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元代著名画家,楷书四大家(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赵孟頫)之一。赵孟頫博学多才,能诗善文,懂经济,工书法,精绘艺,擅金石,通律吕,解鉴赏。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,开创元代新画风,被称为“元人冠冕”。他也善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书,尤以楷、行书著称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