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才是十三夜,月色已如玉。未是秋光奇绝,看十五十六。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》

译文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,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。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,到了十五、十六日夜晚你再看,那才是最好的。

赏析此句“如玉”二字,用巧妙的比喻,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、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,又用“未是”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剔透晶莹的境界,推出一个“秋光奇绝”的新天地,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,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的是农历十三的夜晚,月亮已经像美玉一样明亮皎洁。诗人感叹:现在的月色已经这么美了,但还算不上最惊艳的秋夜月光——真正绝美的月色要等到十五、十六的满月之夜呢!

诗人用"玉"形容月光,让人联想到温润透亮的光泽,既写实又充满诗意。最妙的是通过"未是"的转折,制造出双重惊喜:先让我们为十三的月色惊叹,再告诉我们后面还有更壮观的景象。这种写法就像导游先带你看了美景,然后神秘地说"更好的还在后面",让人充满期待。

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的观察(连十三和十五的月光差别都注意到),又透露出对生活之美的热切追求——不满足于眼前的美好,始终相信更好的就在前方。读来让人会心一笑,也提醒我们要用心发现生活中不同阶段的美好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