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溪浮取松亭子,赏遍千山不要驴。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阊门外登溪船五首·其一》

步下新船试水初,打头揽载适逢予。
一椽板屋才经雨,两面油窗好读书。
剩买春风木芍药,乱篸棐几竹籧篨。
清溪浮取松亭子,赏遍千山不要驴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画面:有人从清澈的溪水中轻松捞起一座松木亭子(可能是微缩模型或轻巧的构造),随后带着它游历千山万水,连代步的驴都不需要了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夸张的想象传递了两种生活态度:
1. 化繁为简的智慧——溪中"浮取"亭子,暗示自然馈赠唾手可得,无需大兴土木。随身携带的亭子既是实用遮阳处,又象征心灵栖息地。
2. 精神富足的境界——"不要驴"的潇洒,说明真正的风景不在赶路,而在心境。主人公用最轻便的方式(甚至不需要交通工具)就能享受山水,暗喻人放下物质负担时,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

诗人用违反常理的画面(亭子能漂流、人比驴轻快),巧妙表达了:当人懂得向自然借趣,生活就会变得轻盈而丰盈。这种超现实的浪漫,正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