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堤春水绿悠悠,畎入漳河一道流。

出自 唐代 王之涣 《宴词》

译文长堤逶迤,水色碧明一片悠悠,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漳河一起慢慢流。

注释长堤:绵延的堤坝。悠悠: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。畎:田间小沟。漳河: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。

赏析上句一个“绿”字点明“春水”特色,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,下句“畎入漳河一道流”,诗人扩大视野,寓情于景,以景抒情,触动了心中的一缕缕愁思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河水的生动画面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宁静悠远的意境。

1. "长堤春水绿悠悠":
- 长堤边的春水不是死板的绿色,而是带着流动感的"绿悠悠",像被风吹皱的丝绸般轻盈晃动
- "悠悠"二字让绿色有了生命感,既写颜色又写水波荡漾的动态,让人仿佛看到阳光在水面跳跃

2. "畎入漳河一道流":
- 田间的小水沟(畎)汇入大河的场景,被写得像老友重逢般自然
- "一道流"三字让大小水流融为一体,暗示着万物归一的哲学意味,小水流找到归宿的安心感

全诗妙在:
- 用最普通的堤岸、春水、沟渠、河流,组合出层次丰富的水景
- 两个动词"悠"和"入"让静态画面活起来,形成从小溪到大河的生命接力
- 绿水的颜色、流动的声音、阳光的温度都藏在字里行间,不需要华丽辞藻就唤醒读者的五感体验

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田园视频,看似简单却拍出了水流的故事感:从小沟渠的羞涩试探,到投入大河怀抱的洒脱,最后所有水流都变成同一首春天的歌。

王之涣

王之涣(688年—742年),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字季凌,汉族,绛州(今山西新绛县)人。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。名动一时,他常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。其代表作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凉州词》等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更是千古绝唱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