苟非圣贤心,孰与造化该。

出自 唐代 孟郊 《赠郑夫子鲂》

天地入胸臆,吁嗟生风雷。
文章得其微,物象由我裁。
宋玉逞大句,李白飞狂才。
苟非圣贤心,孰与造化该。
勉矣郑夫子,骊珠今始胎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不是圣贤那样宽广的心胸,又怎么能与自然造化的伟大相匹配呢?

它用对比的手法,强调了两个关键点:

1. 圣贤之心的稀缺性
普通人容易被私欲或偏见束缚,而圣贤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包容,能超越个人得失看待世界。比如孔子"己所不欲勿施于人"的换位思考,或是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"的格局,都体现了这种境界。

2. 造化之力的宏大
"造化"指自然规律或宇宙运行的力量,像四季更替、万物生长,都展现着超越人类控制的智慧。作者用"该"(涵盖、对应)字,暗示只有最开阔的心灵才能理解这种宏大。

现实启示
这句话其实在提醒我们:面对复杂的世界,要避免用狭隘的眼光下结论。就像现代人处理环境问题,若只顾短期利益,就会破坏生态平衡;而具备长远眼光的人,才会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。这种"圣贤心"不是高不可攀,而是鼓励我们突破自我局限,用更开放的心态去认知世界。

孟郊

孟郊,(751~814),唐代诗人。字东野。汉族,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祖籍平昌(今山东临邑东北),先世居洛阳(今属河南)。唐代著名诗人。现存诗歌500多首,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,代表作有《游子吟》。有“诗囚”之称,又与贾岛齐名,人称“郊寒岛瘦”。元和九年,在阌乡(今河南灵宝)因病去世。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