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来仍寂寞,欲语向谁何?

出自 宋代 梅尧臣 《悼亡三首》

结发为夫妇,于今十七年。
相看犹不足,何况是长捐!
我鬓已多白,此身宁久全?
终当与同穴,未死泪涟涟。

每出身如梦,逢人强意多。
归来仍寂寞,欲语向谁何?
窗冷孤萤入,宵长一雁过。
世间无最苦,精爽此销磨。

从来有修短,岂敢问苍天?
见尽人间妇,无如美且贤。
譬令愚者寿,何不假其年?
忍此连城宝,沉埋向九泉!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孤独无依的内心状态,像一个人历经沧桑后回到故乡,却发现无人可倾诉的落寞。

字面意思
“归来”可以指身体回到某个地方,也可以象征人生经历起伏后的回归;“仍寂寞”强调孤独感始终缠绕;“欲语向谁何”是最大的痛点——明明有话想说,却找不到能懂自己的人。

深层情感
1. 孤独的普遍性:即使身处熟悉的环境,人仍可能感到孤立。这种孤独不是身边缺人,而是缺少真正理解自己的对象。
2. 表达的困境:想倾诉却无人可说的矛盾,比沉默更痛苦。诗人用“欲语”二字,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卡在喉咙里的情绪。
3. 留白的艺术:不直接写“为什么寂寞”,留给读者联想空间。可能是世事变迁、知交零落,或理想幻灭……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的故事。

现代意义
这句话精准击中了当代人的精神困境——通讯录里有千百人,朋友圈点赞无数,但真正能说心里话的却寥寥无几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归处不在于物理空间的回归,而在于心灵能否找到共鸣。

梅尧臣
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