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离别日,只道住桐庐。

出自 唐代 刘采春 《啰唝曲六首·其四》

那年离别日,只道住桐庐。
桐庐人不见,今得广州书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简单却充满人情味的离别场景。

字面意思:当年分别的那一天,你只说要去桐庐居住。
背后的情感
1. 留白的牵挂:对方只匆匆交代了去向(桐庐),没有细说原因或归期。这种“不完整的告别”反而让人更惦记——他去桐庐过得好吗?为什么选那里?
2. 时间的沉淀:用“那年”开头,暗示这句话是多年后的回忆。当初平淡的一句话,随着时间发酵,成了记忆里的一根刺,越想越有味道。
3. 地名的诗意:桐庐(今浙江杭州附近)在古诗中常象征山水隐居之地。不提具体街巷,只说“桐庐”,既像随口一提,又给离别蒙上一层悠然淡远的色彩。

为何动人
它像我们生活中那些“未完成的对话”——朋友搬家时的一句“改天聚”,亲人远行时的一声“到了打电话”。当时觉得普通,后来才懂,有些话越是轻描淡写,越藏着说不出口的在意。

刘采春

刘采春,淮甸(今江苏省淮安、淮阴一带)人,一作越州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,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。她擅长参军戏,又会唱歌,深受元稹的赏识,说她“言辞雅措风流足,举止低回秀媚多。”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