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国伤心,新亭泪眼,更洒潇潇雨。
出自 宋代 王澜 《念奴娇·避地溢江书于新亭》
译文我正在新亭上为怀念家乡而悲凄流泪,亭外潇潇雨声,更增加了悲凉气氛。
注释新亭:新亭位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,是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,是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,地处都城西南交通要道,濒临长江,位置险要。
赏析此句用新亭对泣的典故,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无奈悲叹,亭外雨声潇潇,更添悲凉的气氛,语极沉重,情极悲痛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无奈之情,我们可以拆解为三个层次来理解:
1. "故国伤心"——直白如白话
就像说"想起灭亡的祖国,心像被刀割一样痛"。这里用"伤心"这个最简单的词,却承载着最沉重的感情,让人联想到家园被毁、文化被践踏的集体创伤。
2. "新亭泪眼"——历史典故的现代版
借用东晋名士在新亭聚会时痛哭亡国的典故,相当于今天说"一群爱国者聚在咖啡馆,说着说着都红了眼眶"。这个画面让抽象的爱国情变得具体可感。
3. "更洒潇潇雨"——自然与情感的交融
雨在这里不是简单的天气描写,而是把人心中的泪水放大成天地同悲的景象。就像电影里主角悲痛时突然下起大雨,自然界的雨声反而让沉默的哀伤更震耳欲聋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用"伤心-泪眼-雨"三层递进,把个人悲痛扩展到群体哀伤,最终上升到天地共鸣。就像用特写镜头慢慢拉远,最后展现整个雨幕中哭泣的民族群像,既有历史厚重感,又有直击人心的力量。
王澜
王琅,一作琅,字澹子。番禺人。约为明崇祯间诸生。明福王弘光元年(一六四五)徵召不赴。后礼函是于雷峰,法名今叶,号开五居士。著有《蛙雨楼稿》、《野樗堂稿》。清陈伯陶编《胜朝粤东遗民录》卷一有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