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玉津春色早,雕栏犹挂当时月,更西来、流水绕城根,空呜咽。

出自 金朝 段克己 《满江红·过汴梁故宫城》

塞马南来,五陵草树无颜色。云气黯,鼓鼙声震,天穿地裂。百二河山俱失险,将军束手无筹策。渐烟尘、飞度九重城,蒙金阙。
长戈袅,飞鸟绝。原厌肉,川流血。叹人生此际,动成长别。回首玉津春色早,雕栏犹挂当时月,更西来、流水绕城根,空呜咽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怀旧与哀愁的画面,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:

1. 时间对比的唏嘘
"回首玉津春色早"像翻看老照片——诗人想起玉津(可能是地名)曾经春光明媚的繁华景象,但"早"字暗示这一切已成过去,与眼前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。

2. 物是人非的见证
"雕栏犹挂当时月"中,雕花栏杆上挂着的还是当年的月亮,就像我们常说"月亮还是那个月亮",但赏月的人、周围的繁华都已消失。月光成了沉默的见证者。

3. 流水呜咽的哀伤
最后用绕城流水"空呜咽"拟人化——河水像在替人哭泣,但"空"字点明这种哀伤无人理会。就像今天看到老房子拆迁后,只剩小河还在原地流淌,更添凄凉。

全诗妙在把"雕栏""月亮""流水"这些不会说话的东西都写成有记忆的活物,用不变的景物反衬人事全非,比直接说"我好难过"更有感染力。就像我们看见旧物触景生情时,会觉得物品也在陪着自己回忆一样。

段克己

段克己(1196~1254)金代文学家。字复之,号遁庵,别号菊庄。绛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。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,赵秉文目之为“二妙”,大书“双飞”二字名其居里。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,但入仕无门,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。金亡,避乱龙门山中(今山西河津黄河边),时人赞为“儒林标榜”。蒙古汗国时期,与友人遨游山水,结社赋诗,自得其乐。元宪宗四年卒,年五十九。工于词曲,有《遁斋乐府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