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山碧树秋重绿,人在武陵溪。

出自 明代 刘基 《眼儿媚·萋萋芳草小楼西》

译文在夜晚,明月高悬,青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静谧;高远的天空中,白露凝结,预示着秋天的到来。

注释武陵溪:借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事,借指爱人在远方。

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青山和秋天高空中凝结的白露,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图景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跨越季节的山水画卷,核心在于用简练的画面传递悠远的情思。

前半句"春山碧树秋重绿"像一组动态镜头:春天青翠的山林,到了秋天竟再次焕发鲜绿。这种反常规的描写暗藏玄机——要么是诗人将春秋两季的景色叠印,展现对自然的热爱;要么是武陵溪(典故中桃花源所在地)的树木不受季节约束,暗示此处是超脱尘世的仙境。

后半句"人在武陵溪"如同画龙点睛,突然把镜头转向一个置身溪边的人影。这个"人"可以是诗人自己,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隐士,他静静站在传说中与世隔绝的桃花源,与前半句的奇幻景色相互呼应,共同构成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意境。

全句妙在将色彩(碧绿)、时间(春秋)、典故(武陵溪)和人物巧妙编织,用18个字就让人仿佛看见绚烂的山色,感受到隐逸的闲适,还能引发对世外桃源的遐想。这种将现实风景与精神家园融合的写法,正是古典诗词"言有尽而意无穷"的典范。

刘基

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字伯温,谥曰文成,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和思想家,明朝开国元勋,汉族,浙江文成南田(原属青田)人,故时人称他刘青田,明洪武三年(1370)封诚意伯,人们又称他刘诚意。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后人又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他以神机妙算、运筹帷幄著称于世。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,至今在中国大陆、港澳台乃至东南亚、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