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知一雨惬群情,听取溪流动地声。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喜雨》

欲知一雨惬群情,听取溪流动地声。
风乱万畴青锦褥,云摩千嶂翠瑶屏。
行人隔水遥相语,立鹭摧枝忽自惊。
岁岁只愁炊与酿,今愁无甑更无瓶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喜悦场景,用最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最生动的自然之美。

"欲知一雨惬群情"就像在说:想知道这场雨让大家多开心吗?"惬群情"三个字活画出雨后万物舒展、人心欢畅的画面——干渴的庄稼喝饱了水,农人眉头舒展,连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。这里的妙处在于不直接写雨,而是通过人们的反应来衬托雨的可贵。

"听取溪流动地声"则把镜头转向山间溪流。雨后暴涨的溪水轰隆作响,仿佛要把大地震动的声响,这种夸张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,能听见水石相激的轰鸣,看见白浪翻腾的壮观。一个"动地声"既写出自然的磅礴力量,也暗示着雨水给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机。

这两句诗像一组电影镜头:先给人群笑脸的特写,再拉远到奔腾的溪流全景。不用任何华丽辞藻,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短视频,却记录下了雨后最动人的两个瞬间。诗人捕捉到的不仅是自然现象,更是那种久旱逢甘霖的集体喜悦,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,正是诗句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