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皇三月,曾何敢以休焉。

出自 宋代 范仲淹 《灵乌赋》

  梅君圣俞作是赋,曾不我鄙,而寄以为好。因勉而和之,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。“灵乌灵乌,尔之为禽兮,何不高翔而远翥?何为号呼于人兮,告吉凶而逢怒?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,徒悔焉而亡路。”

  彼哑哑兮如诉,请臆对而心谕:“我有生兮,累阴阳之含育;我有质兮,处天地之覆露。长慈母之危巢,托主人之佳树。斤不我伐,弹不我仆。母之鞠兮孔艰,主之仁兮则安。度春风兮,既成我以羽翰;眷庭柯兮,欲去君而盘桓。思报之意,厥声或异。警于未形,恐于未炽。知我者谓吉之先,不知我者谓凶之类。故告之则反灾于身,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。主恩或忘,我怀靡臧。虽死而告,为凶之防。亦由桑妖于庭,惧而修德,俾王之兴;雉怪于鼎,惧而修德,俾王之盛。天听甚逊,人言曷病。彼希声之凤皇,亦见讥于楚狂;彼不世之麒麟,亦见伤于鲁人。凤岂以讥而不灵,麟岂以伤而不仁?故割而可卷,孰为神兵;焚而可变,孰为英琼。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胡不学太仓之鼠兮,何必仁为,丰食而肥。仓苟竭兮,吾将安归?又不学荒城之狐兮,何必义为,深穴而威。城苟圮兮,吾将畴依?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,驽骀泰于刍养。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,鸱鸢饫乎草莽。君不见仲尼之云兮,予欲无言。累累四方,曾不得而已焉。又不见孟轲之志兮,养其浩然。皇皇三月,曾何敢以休焉。此小者优优,而大者乾乾。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,爱于主兮自天;人有言兮是然,人无言兮是然。”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皇皇三月,曾何敢以休焉”用大白话来说,可以理解为:“忙碌的三月啊,哪里敢停下来休息呢?”

拆解分析:
1. “皇皇三月”
“皇皇”形容忙碌、急迫的状态,像赶时间一样停不下来;“三月”可以理解为春天的农忙时节,也可以泛指任何紧张的关键阶段。就像现代人说的“金三银四”,工作最忙的时候。

2. “曾何敢以休焉”
直译是“哪里敢休息”,但语气更强烈,带着一种无奈和坚持。比如今天加班的人说:“项目这么急,我哪敢摸鱼?”

精髓和魅力:
- 画面感强:短短几个字,让人联想到春天农民抢农时、商人赶工期的忙碌场景,时间不等人。
- 情感共鸣:古今通用,无论是古代农耕还是现代职场,这种“忙到不敢停”的焦虑感一模一样。
- 含蓄的力量:不直接抱怨累,而是用反问句(“敢休息吗?”)暗示压力,反而更打动人。

举个现代例子:
就像年底冲刺业绩的打工人说:“年底冲KPI,哪敢请假啊!”——和古人那句“曾何敢以休焉”是一个心情。

范仲淹

范仲淹(989-1052年),字希文,汉族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,写有著名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