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花发时我不发,我若发时都吓杀。

出自 明代 朱元璋 《咏菊》

译文百花盛开之时我不会盛开,待到秋日盛开之时,自有凌冽之气。

注释发:花开放。

赏析此句气势豪壮,诗人借菊花之盛开,表露出雄霸天下的壮志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大白话翻译就是:当百花盛开时我不凑热闹,等到我开放时能把所有花都震住。

它表面上在说一种花(比如梅花)的独特个性——不随大流赶花期,偏要挑冷清时候开,一开就惊艳全场。但更深层是在比喻一种人生智慧:

1. 不盲目跟风
别人一窝蜂做的事,真正的高手不急着参与。就像股市里散户追涨时,大佬往往在等待最佳时机。

2. 厚积薄发的狠劲
“吓杀”这种夸张说法,凸显了要么不出手,出手就碾压全场的底气。好比学霸平时不显摆,考试直接拿满分。

3. 反套路的自信
用“吓杀”这种带点江湖气的词,把低调等待说成了“憋大招”,反而比直接吹牛更显霸气。就像武侠片里主角最后亮剑的瞬间。

现实启示
- 职场中:别人都在卷加班时,可能专注提升核心技能更重要
- 创作中:网红同款泛滥时,独特性才是破局关键
- 生活中:不必焦虑“别人都…而我还没…”,找准自己的节奏更重要

这诗妙在把“等待”这个被动行为,用主动进攻的语气说出来,反而让人觉得不是被动等待,而是主动掌控局面。

朱元璋

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(1328年—1398年6月24日),字国瑞原名重八,后取名兴宗,濠州钟离人(今安徽凤阳),明朝开国皇帝。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,神威英武,收揽英雄,平定四海,纳谏如流,求贤若渴,重农桑,兴礼乐,褒节义,崇教化,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,前所未有。但他性格严明,晚年偏好诛杀,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,这是他的缺点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