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落君山云气,春到沅湘草木,远思渺难收。
出自 宋代 张孝祥 《水调歌头·过岳阳楼作》
译文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,四周萦绕,沅水、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,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,思绪翻腾,颇难平静。
注释沅湘:沅水和湘水的并称。
赏析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:蔚蓝天空,万里无云,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,波光粼粼,两岸草木,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,这些春日明媚的自然景色,引起词人内心的深长感触,思绪翻腾,难以平静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,用三个层次传递出悠远的情思:
1. "日落君山云气"——动态的壮美
像电影镜头般捕捉夕阳西下时,君山(洞庭湖中的山)被云雾缭绕的瞬间。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,山与云交融,既有黄昏的苍茫感,又暗含山岳的永恒感。
2. "春到沅湘草木"——生命的萌动
镜头转向沅江、湘江流域,春风吹醒草木,新绿蔓延。一个"到"字让春天拟人化,仿佛能看见嫩芽钻出泥土,听到植物生长的窸窣声,与上句的苍茫形成冷暖对比。
3. "远思渺难收"——情感的迸发
前两句铺陈的景物突然触发诗人汹涌的思绪,像放飞的风筝越飘越远。这种"收不住"的遐想,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对远方的向往,或对人生际遇的沉思,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。
精妙之处:
- 用空间转换(从山到水)暗含时间流动(日落到春季)
- 宏大景象与细腻情感碰撞,产生"以小见大"的效果
- "难收"这个口语化表达,让古典诗句瞬间鲜活起来
张孝祥
张孝祥(1132年-1169年),字安国,号于湖居士,汉族,简州(今属四川)人,生于明州鄞县。宋朝词人。著有《于湖集》40卷、《于湖词》1卷。其才思敏捷,词豪放爽朗,风格与苏轼相近,孝祥“尝慕东坡,每作为诗文,必问门人曰:‘比东坡如何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