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出身如梦,逢人强意多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人生常态:每次从某种情境中抽身而出时,恍如大梦初醒;而面对他人时,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应付。它用两个生活化的场景,道破了现代人依然感同身受的生存状态。
前半句"每出身如梦"像突然关掉吵闹的电视机后的寂静——热闹散去时,那种不真实的抽离感。就像我们结束加班走出办公楼,或是聚会散场独自回家时,常有的"刚才真的发生过吗"的恍惚。这种体验揭示了人在经历中往往身不由己,事后回想才觉虚幻。
后半句"逢人强意多"则是现代人戴着社交面具的生动写照。就像上班族早晨挤电梯时硬挤出的微笑,或是亲戚聚会时没话找话的寒暄。一个"强"字戳破了人际交往中多少勉强,暗示我们常常为符合社会期待而消耗自己。
两句合起来形成强烈对比:独处时的真实迷茫,与社交时的刻意表演。这种矛盾在今天更为显著——我们既渴望独处时的真实,又无法摆脱社交中的伪装。诗句的魅力正在于用十个字就说透了这种古今相通的人生困境,让每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梅尧臣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