惜恐镜中春。不如花草新。
出自 宋代 张先 《菩萨蛮·忆郎还上层楼曲》
译文连镜中的容颜也一年一年地逐渐减色,不像芳草花朵年年都是新嫩的。
注释镜中春:指镜中女子的容颜如春光般姣好。
赏析词人通过眼前“芳草年年绿”之景与“镜中人衰颜”之状作对比,怨叹人之不如花草,抒发了人生短促、岁月无情的感叹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镜子里的春光和花草的新鲜对比,道出了人生易老的无奈与哀愁。
诗人用“镜中春”比喻人容颜的青春——就像照镜子时看到的春光,看似还在,实则已是虚幻的倒影;而“花草新”则代表自然界真实的生机——年年破土的新芽、绽放的鲜花,永远鲜活有力。两相对比,人的青春如镜花水月,终将流逝,而草木的生机却循环不息,永远焕新。
这种对比的巧妙之处在于:
1. 用日常事物说深刻道理:镜子、花草都是生活中常见之物,但组合起来立刻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。
2. 藏着双重遗憾:既哀叹青春易逝(镜中春是假象),又羡慕自然永恒(花草总能新生),情感层层递进。
3. 留白引发共鸣:没说“人老珠黄”,只说“不如花草”,让读者自己联想到容颜、健康、梦想等一切易逝的美好。
本质上,这句诗是温柔版的“岁月不饶人”——没有直接哭诉衰老,而是通过一个精巧的比喻,让所有人看到镜中自己时,都能会心一叹。
张先
张先(990-1078),字子野,乌程(今浙江湖州吴兴)人。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,曾任安陆县的知县,因此人称“张安陆”。天圣八年进士,官至尚书都官郎中。晚年退居湖杭之间。曾与梅尧臣、欧阳修、苏轼等游。善作慢词,与柳永齐名,造语工巧,曾因三处善用“影”字,世称张三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