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,形成鲜明对比,传递出人生际遇的感慨。
前半句“关山客子路”像一幅苍凉的边塞图:荒凉的山路上,孤独的旅人正艰难跋涉。这里的“关山”不仅是地理屏障,更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重重困难;“客子”二字透露出漂泊无依的孤寂感。
后半句“花柳帝王城”突然切换到繁华的都城景象:春暖花开时节,京城里柳絮纷飞,达官贵人们正在享受奢靡生活。“花柳”既写实景,也暗指歌舞升平的享乐氛围。
两幅画面的强烈反差道出了人世间的残酷现实:一边是底层人在艰辛谋生,另一边是权贵们在醉生梦死。诗人不用任何评论,仅通过画面对比就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不公,以及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。这种“画面讲故事”的手法,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。
卢照邻
卢照邻,初唐诗人。字升之,自号幽忧子,汉族,幽州范阳(治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其生卒年史无明载,卢照邻望族出身,曾为王府典签,又出任益州新都(今四川成都附近)尉,在文学上,他与王勃、杨炯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世称“王杨卢骆”,号为“初唐四杰”。有7卷本的《卢升之集》、明张燮辑注的《幽忧子集》存世。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,以歌行体为佳,不少佳句传颂不绝,如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”等,更被后人誉为经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