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云红雨小楼空,春光已到销魂处。

出自 元代 张翥 《踏莎行·芳草平沙》

译文碧空中的云,飞扬的落花,人去楼空,春光将尽。

注释销魂:谓灵魂离开肉体,侧重于表达词人因春光消逝而产生的悲伤和愁绪。

赏析此句语言凄美缠绵,词人借落红抒发内心的痛楚伤感,哀婉意味十足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伤感画面,用简单的意象传递出深沉的惆怅。

"碧云红雨"是视觉的碰撞——青灰色的云和零落的红色花瓣同时出现,既暗示春天即将结束(花瓣凋零如雨),又用浓烈的色彩对比制造出视觉冲击。"小楼空"三个字突然转入寂寥,热闹的春景与无人的小楼形成反差,就像狂欢后独自收拾派对现场的感觉。

后句"春光已到销魂处"是情绪的点睛之笔。这里的"销魂"不是字面的吓人意思,而是形容春天美到极致时反而让人心碎的感觉。就像我们看着最美的夕阳时会莫名伤感,诗人捕捉的正是这种"太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"的复杂心情。

整句话的巧妙在于:先用鲜艳颜色画出一幅春末图,再用"空"字突然抽走所有热闹,最后用"销魂"道破人间共通的遗憾——我们总是要在最美的时候,提前开始怀念。

张翥

张翥(1287~1368) 元代诗人。字仲举,晋宁(今山西临汾)人。少年时四处游荡,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,十分勤奋。其父调官杭州,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,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,渐有名气。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,至正初年(1341)被任命为国子助教。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