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屯绣错,山形米聚,喉襟百二秦关。

出自 金朝 邓千江 《望海潮·上兰州守》

云雷天堑,金汤地险,名藩自古皋兰。营屯绣错,山形米聚,喉襟百二秦关。鏖战血犹殷。见阵云冷落,时有雕盘。静塞楼头晓月,依旧玉弓弯。
看看,定远西还。有元戎阃命,上将斋坛。区脱昼空,兜零夕举,甘泉又报平安。吹笛虎牙闲。且宴陪珠履,歌按云鬟。招取英灵毅魄,长绕贺兰山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军事防御图景,用三个画面层层递进:

1. "营屯绣错"
像刺绣的纹路一样交错密布——形容军营和屯田的布局精密有序,既能耕种自给自足,又能随时形成防御网络。就像用针线在布上绣出复杂而规整的图案。

2. "山形米聚"
群山如同堆起的米粒——用日常的米堆比喻险峻山势的连绵起伏。既写出地形易守难攻的特点,又暗含"聚米为山"的典故(古代将领用米堆模拟山地排兵布阵)。

3. "喉襟百二秦关"
(这些布局)就像扼住关中要道的咽喉——"百二秦关"指函谷关等著名关隘,用人体"咽喉衣襟"作比,强调此处是掌控全局的关键。两万人守关可挡百万兵("百二"典故),突出战略地位之重要。

整体魅力
通过刺绣、米堆、咽喉三个生活化比喻,把枯燥的军事部署写得鲜活可感。前两句是"视觉特写",最后一句点明战略价值,如同镜头从细节拉到全景,让读者既看到微观布局的精妙,又感受到宏观地势的雄浑。

邓千江

邓千江,临洮人,生平不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