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寒料峭尚欺人,春态苗条先到柳。
出自 宋代 毛滂 《玉楼春·己卯岁元日》
译文清晨的寒意还让人感到有些刺骨,而柳条早已有了春天般轻盈的姿态。
注释料峭:形容微寒。
赏析晓寒侵人之时,柳枝的苗条身姿,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,词人为早春的物候所惊,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,写得构思新颖,饶有情致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微妙的自然变化,用生活化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季节交替的生动画面。
"晓寒料峭尚欺人"说的是清晨的寒意还很刺骨,像在捉弄人一样。这里把春寒拟人化,仿佛寒冷是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让人打哆嗦,比直接说"天气很冷"更鲜活有趣。
"春态苗条先到柳"则抓住了一个精妙的细节:春天像一位身材纤细的少女,总是先悄悄爬上柳树枝头。柳树最先发芽的特点,被转化成"春天选择柳树作为第一站"的拟人化表达,让人立刻能想象出柳条冒出嫩绿芽苞的画面。
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"欺人""到柳"这种拟人手法,让抽象的季节变化有了性格和行动力
2. 通过对比(寒冷尚在vs春意已现)展现冬春拉锯的典型特征
3. "苗条"既形容春光的纤细柔美,又暗合柳枝的形态,一词双关
4. 选取清晨、柳树这两个最具早春辨识度的意象,让读者瞬间产生共鸣
这种写法就像用手机拍下季节交替的vlog:既有特写镜头(挂着霜的柳枝),又有旁白配音(春天这个姑娘来得悄无声息),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诗人观察生活时那份细腻的惊喜。
毛滂
毛滂(1056——?约1124), 字泽民,衢州江山石门(今浙江衢州)人。北宋词人。生于“天下文宗儒师”世家。父维瞻、伯维藩、叔维甫皆为进士。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,北宋元丰二年(1079),与西安(今浙江衢州)赵英结为伉俪。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“豪放恣肆”,“自成一家”。元祐四年(1089)所作《惜分飞·富阳僧舍代作别语》小词结尾“今夜山深处,断魂分付潮回去”,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“语尽而意不尽,意尽而情不尽”。有《东堂集》十卷和《东堂词》一卷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