恍然身入桃源路。

出自 宋代 范仲淹 《定风波·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》

罗绮满城春欲暮。百花洲上寻芳去。浦映芦花花映浦。无尽处。恍然身入桃源路。
莫怪山翁聊逸豫。功名得丧归时数。莺解新声蝶解舞。天赋与。争教我辈无欢绪。

现代解析

“恍然身入桃源路”这句话描绘了一种突然踏入理想之境的奇妙感受,像做梦一样不真实却又令人惊喜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"恍然"就像突然从梦中惊醒,形容一种瞬间的顿悟感
2. "身入"强调亲身经历的沉浸感,不是听说而是真切体验
3. "桃源路"借用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,代表每个人心中最向往的美好境地

这句话的精妙在于:
- 用7个字就完成从现实到理想的心理跨越
- "恍然"的突然性与"桃源"的永恒感形成有趣对比
- 让读者自动脑补出自己心中最美的"桃源"景象

就像现代人突然发现一片秘密花园,或是加班后意外走进一家温馨小店时那种"发现宝藏"的惊喜感。它之所以打动人心,是因为抓住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——对意外美好的永恒向往。

范仲淹

范仲淹(989-1052年),字希文,汉族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,写有著名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