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墓樵人识,前朝楚水流。

出自 唐代 刘长卿 《经漂母墓》

昔贤怀一饭,兹事已千秋。
古墓樵人识,前朝楚水流。
渚蘋行客荐,山木杜鹃愁。
春草茫茫绿,王孙旧此游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画面,用极简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意境。

"古墓樵人识"说的是:山里的砍柴人能认出古老的坟墓。这里用最普通的劳动者(樵夫)来表现时间的流逝——连日常劳作的百姓都熟悉这些古墓,说明它们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,暗示这些墓主已被世人遗忘,只剩黄土一堆。

"前朝楚水流"则用不变的江水对比变幻的朝代:楚地的河水依然流淌,但当年岸边的王朝早已更替。流水成了历史的见证者,突显"物是人非"的感慨。

两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"樵人识"这个生活细节,让宏大的历史有了烟火气
2. "楚水流"三个字就包含了朝代兴亡的厚重感
3. 古墓与流水形成静与动的对比,突出时间的力量

就像我们今天看到长城上的游客或黄河边的农夫,会自然联想到千百年来类似场景的重复上演,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诗句的魅力所在。

刘长卿

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苏州长洲县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