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苟圮兮,吾将畴依?
梅君圣俞作是赋,曾不我鄙,而寄以为好。因勉而和之,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。“灵乌灵乌,尔之为禽兮,何不高翔而远翥?何为号呼于人兮,告吉凶而逢怒?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,徒悔焉而亡路。”
彼哑哑兮如诉,请臆对而心谕:“我有生兮,累阴阳之含育;我有质兮,处天地之覆露。长慈母之危巢,托主人之佳树。斤不我伐,弹不我仆。母之鞠兮孔艰,主之仁兮则安。度春风兮,既成我以羽翰;眷庭柯兮,欲去君而盘桓。思报之意,厥声或异。警于未形,恐于未炽。知我者谓吉之先,不知我者谓凶之类。故告之则反灾于身,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。主恩或忘,我怀靡臧。虽死而告,为凶之防。亦由桑妖于庭,惧而修德,俾王之兴;雉怪于鼎,惧而修德,俾王之盛。天听甚逊,人言曷病。彼希声之凤皇,亦见讥于楚狂;彼不世之麒麟,亦见伤于鲁人。凤岂以讥而不灵,麟岂以伤而不仁?故割而可卷,孰为神兵;焚而可变,孰为英琼。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胡不学太仓之鼠兮,何必仁为,丰食而肥。仓苟竭兮,吾将安归?又不学荒城之狐兮,何必义为,深穴而威。城苟圮兮,吾将畴依?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,驽骀泰于刍养。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,鸱鸢饫乎草莽。君不见仲尼之云兮,予欲无言。累累四方,曾不得而已焉。又不见孟轲之志兮,养其浩然。皇皇三月,曾何敢以休焉。此小者优优,而大者乾乾。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,爱于主兮自天;人有言兮是然,人无言兮是然。”
现代解析
这句话直白翻译就是:“城墙倒塌了,我还能依靠谁呢?”
它用“城墙”象征保护或依靠的东西(比如家园、信仰、制度),而“倒塌”则代表这些依靠突然失效。作者在困境中发出质问,透露出无助和迷茫的情绪。
精髓在于两点:
1. 画面感极强:用“倒塌的城墙”这一具体场景,瞬间让人联想到灾难后的荒凉,比直接说“我无依无靠”更有冲击力。
2. 引发共鸣:任何人经历过“靠山山倒”的困境时,都会产生同样的迷茫感。这种跨越时代的普遍情绪,让句子至今仍有感染力。
魅力在于留白:不直接说怎么办,而是用一个问句结尾,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——是寻找新的依靠,还是学会独自站立?这种开放性能让不同处境的人找到自己的解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