浦映芦花花映浦。

出自 宋代 范仲淹 《定风波·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》

罗绮满城春欲暮。百花洲上寻芳去。浦映芦花花映浦。无尽处。恍然身入桃源路。
莫怪山翁聊逸豫。功名得丧归时数。莺解新声蝶解舞。天赋与。争教我辈无欢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浦映芦花花映浦”描绘了一幅水边芦花与波光互相映照的生动画面,用简单的语言传递出循环往复的自然之美。

1. 画面感强:前四字“浦映芦花”是水面倒映着芦花,后三字“花映浦”反过来写芦花也映照着水面,像镜头来回切换,让人仿佛看到水波与花影交融的动态场景。

2. 文字游戏:通过“浦”和“花”两个字的颠倒重复,形成回环句式(类似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结构),读起来有韵律感,像水波荡漾的节奏。

3. 以小见大:用芦花和水的互动,暗含了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——没有水就没有芦花,没有芦花倒影水面也少了韵味,传递出和谐共生的哲理。

4. 留白意境:不直接写颜色、光线,但通过“映”字让人自然联想到夕阳下金色芦花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的温暖色调,给读者想象空间。

这种写法把普通的自然景象变成有生命力的对话,简单七个字既有视觉美,又暗藏哲理,正是中文凝练而意蕴深厚的典型体现。

范仲淹

范仲淹(989-1052年),字希文,汉族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,写有著名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