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廷备礼出,郡国豫郊迎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的是古代官员出巡时的隆重场面,用大白话可以理解为:
"朝廷高官带着全套仪仗队出发,各地官员早就提前在城郊列队迎接。"
它的魅力在于用短短十个字,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三个生动画面:
1. "朝廷备礼出"——中央官员的排场:不是随便出门,而是带着象征权力的仪仗,显示威严;
2. "郡国豫郊迎"——地方官的姿态:不敢怠慢,早早跑到城外等候,体现对中央的敬畏;
3. 隐藏的对比: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,通过"备礼"和"郊迎"的动作差异自然流露。
就像现在领导视察时,上级带着车队秘书,下级提前在高速路口迎接,这种古今相通的政治生态,让诗句至今读来仍觉得鲜活。诗人没有直接写权力运作,但通过两组动作描写,就让官场规则跃然纸上。
王昌龄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不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的说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