纷纷几万人,去者无全生。

出自 唐代 王昌龄 《塞下曲四首》

蝉鸣空桑林,八月萧关道。
出塞入塞寒,处处黄芦草。
从来幽并客,皆共沙尘老。(沙尘 一作:尘沙)
不学游侠儿,矜夸紫骝好。

饮马渡秋水,水寒风似刀。
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
昔日长城战,咸言意气高。
黄尘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
奉诏甘泉宫,总征天下兵。
朝廷备礼出,郡国豫郊迎。
纷纷几万人,去者无全生。
臣愿节宫厩,分以赐边城。

边头何惨惨,已葬霍将军。
部曲皆相吊,燕南代北闻。
功勋多被黜,兵马亦寻分。
更遣黄龙戍,唯当哭塞云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惨烈的战争图景:数万人奔赴战场,最终却无一人能完好归来。它用最简练的文字,戳穿了战争最残酷的真相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"纷纷几万人"像电影镜头般展现大军开拔的场面,士兵们密密麻麻如同雨点,强调战争吞噬生命的规模之大。
2. "去者无全生"用斩钉截铁的五个字作结,所有出征者非死即残,连"侥幸存活"的可能性都被彻底掐灭。
3. 最震撼的是数字对比:开头"几万"是鲜活的生命,结尾"无全生"变成冰冷的统计,这种落差感比直接描写血腥场面更有冲击力。

这句诗的魅力在于它像一柄手术刀,精准剖开了所有战争宣传的华丽外衣。没有歌颂牺牲,没有渲染悲壮,只是用白描手法让我们看见:无论打着多么崇高的旗号,战争本质上就是一台绞肉机。今天读来依然警醒——那些被宏大叙事掩盖的个体命运,永远值得被看见。

王昌龄
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不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的说法)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