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愿节宫厩,分以赐边城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的意思是:我愿意缩减皇宫马厩的开支,把省下来的钱物分给边疆的城池使用。
它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了两种可贵品质:
1. 自我牺牲精神:主动提出削减象征皇家威仪的马厩(相当于现在主动减少领导专车),体现上位者的担当。
2. 家国情怀:把省下的资源优先用于边防(类似现代把财政向贫困地区倾斜),展现以国事为先的格局。
最打动人的是"愿"字背后的态度——不是被迫妥协,而是发自内心认为"宫厩可节,边城当助"。这种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享受之前的境界,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。
王昌龄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不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的说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