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室众峰几峰别,一峰晴见一峰雪。

出自 唐代 李颀 《少室雪晴送王宁》

译文少室山峰数有三十六,而这其中有几峰尤为独特。一座峰在晴朗的阳光下,犹如被光辉照射,光彩熠熠;另一座峰则铺满皑皑的白雪,宛如银装素裹。

注释少室:山名,在河南登封县北,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,有三十六峰,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。王宁:生卒事迹不详。几峰别: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。别:格外不同。见:同“现”。

赏析此句勾勒出少室山错落有致的众多山峰,展示出雪后初晴的独特景致,少室山以其三十六峰,各具特色,有素有盛名的“少室晴雪”,被誉为嵩山八景之一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景画面:在少室山的群峰中,每座山峰都有不同的姿态——有的被阳光照耀,有的却被白雪覆盖。诗人用最简练的语言捕捉了大自然瞬间的变化之美。

核心魅力在于:
1. 画面感极强:就像用手机拍下了一张山景照片,阳光和雪同时出现在不同山峰上,形成冷暖对比的视觉效果。
2. 动态的静止:虽然写的是静止的山峰,但"晴见"和"雪"的对比让画面活了起来,仿佛能看到阳光正在移动,积雪正在消融。
3. 数字的妙用:"几峰"表示多数,"一峰"又强调个体差异,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法让场景既有规模感又有细节。
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抓拍,让读者能感受到他登山时的惊喜发现——原来在同一时刻,大自然会展现出如此丰富多样的面貌。这种观察角度,就像我们突然发现同一棵树上有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,有的还挂着雨滴那样令人会心一笑。

李颀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