尧之都,舜之壤,禹之封。于中应有,一个半个耻臣戎!

出自 宋代 陈亮 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

译文尧、舜、禹那些先祖都曾生活在那片土地,那本就是我中原的国土。在那里,总有以向异族俯首称臣为耻的人!

注释都:定都。壤:土地。封:疆界。于中应有:其中一定会有。耻臣戎:指以投降敌人为耻辱的爱国志士。戎:指戎狄,这里指金人。

赏析此句表明金人侵略的中原自古以来就属于汉人,词人坚信一定会有英雄豪杰奋起抵抗金人的侵略,表达了对抗金事业的信心,饱含着刚毅的民族气节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文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尧舜禹这些圣贤统治过的中原大地,总该有几个硬骨头,不肯向异族低头称臣吧!

它有三层核心魅力:

1. 用"家底"激发血性
把中原比作祖传的老宅子(尧舜禹的故居),暗示这片土地自带高贵基因。就像现在有人说"咱祖上出过状元",天然让人腰杆挺直。

2. 数学反差制造张力
"一个半个"像是无奈妥协,但放在"宁死不屈"的语境里,反而凸显了底线思维——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,气节也不能丢。类似现代人说"就算全世界都投降,至少还有我"。

3. 用反讽点燃反抗欲
表面在数"有几个硬汉",实际在骂那些软骨头。就像现在有人说"咱们公司不会连个说真话的人都没有吧?",听着是疑问句,实则是激将法。

这种表达妙在:不直接喊口号,而是用祖宗荣耀当镜子,照出当下懦弱;用最小计量单位"半个",反衬气节的无价。直到今天,遇到外部压力时,很多人心里仍会响起这个声音——"咱们这儿,总该有几个有骨气的吧?"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