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丝纶一寸钩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渔夫形象,用简单的数字和物品勾勒出闲适的生活画面。
"一蓑一笠一扁舟":渔夫穿着蓑衣、戴着斗笠,独自划着小船。三个"一"字连用,既突出了渔夫的孤独,又显得格外洒脱。蓑衣挡雨,斗笠遮阳,小船轻便,这些简单的装备就足够他在江湖上自在生活。
"一丈丝纶一寸钩":渔具也很简单,一根长钓线,一个小鱼钩。这里用"丈"和"寸"的对比很有趣,长线配小钩,说明渔夫并不贪心,钓鱼只是为了生活所需,而不是为了捕获大鱼。
整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连用四个"一"字,像数数一样简单明了,读起来朗朗上口
2. 用最普通的渔具,描绘出最自在的生活状态
3. 数字对比(一丈对一寸)形成巧妙的平衡感
4. 不需要华丽辞藻,用白描手法就画出了一幅生动的渔翁垂钓图
这其实是在赞美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:不需要太多物质,只要基本的生活工具,就能享受自然的乐趣。在现代社会忙碌的生活中,这种淡泊宁静的境界反而显得格外珍贵。
王士祯
王士祯(1634—1711),原名王士禛,字子真、贻上,号阮亭,又号渔洋山人,人称王渔洋,谥文简。新城(今山东桓台县)人,常自称济南人,清初杰出诗人、学者、文学家。博学好古,能鉴别书、画、鼎彝之属,精金石篆刻,诗为一代宗匠,与朱彝尊并称。书法高秀似晋人。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。论诗创神韵说。早年诗作清丽澄淡,中年以后转为苍劲。擅长各体,尤工七绝。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,时人诮之为“清秀李于麟”,然传其衣钵者不少。好为笔记,有《池北偶谈》、《古夫于亭杂录》、《香祖笔记》等,然辨驳议论多错愕、失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