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稀河影转,霜重月华孤。

出自 宋代 张孝祥 《临江仙·试问梅花何处好》

译文星星稀疏,银河倒转,露重霜寒,月华孤凄。

注释星稀:星星稀少。

赏析此句清幽含蓄,词人写虚景,寄意收复中原,情真调高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冷幽静的秋夜图景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画面感极强
"星星稀疏"让人联想到晴朗的夜空,银河的轮廓渐渐偏移(河影转),说明夜已深沉。"霜重"二字让人立即感受到寒意,仿佛能看到草地上凝结的白霜,"月光孤独"的拟人写法,让清冷的月色突然有了情绪。

2. 精妙的动静结合
前句银河转动是缓慢的动态,后句霜花凝结是静谧的静态,这种动静搭配让画面既安静又不呆板。就像电影镜头,先拍流动的银河,再定格在结霜的草地。

3. 孤独感的层层递进
稀疏的星星→移动的银河→沉重的寒霜→孤独的月光,从景物到情感逐步深入。特别是"孤"字,既是写月光,也是诗人把自己的孤独感投射在月色中,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。

4. 文字干净利落
短短十个字,没有多余修饰,像简笔画一样用最精炼的线条勾勒出完整意境。每个字都不可替代,比如"转"字既写银河移动,又暗示时间流逝;"重"字既写霜厚,又暗示心情沉重。

这种写法能让读者在脑海中自动补全画面:秋夜独坐的诗人,仰望星空时那种无人倾诉的寂寥,都藏在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里。

张孝祥

张孝祥(1132年-1169年),字安国,号于湖居士,汉族,简州(今属四川)人,生于明州鄞县。宋朝词人。著有《于湖集》40卷、《于湖词》1卷。其才思敏捷,词豪放爽朗,风格与苏轼相近,孝祥“尝慕东坡,每作为诗文,必问门人曰:‘比东坡如何?’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