瀑布泉
鲛人对泣号且呼,洒落瀛洲万斛珠。
海神知贵不敢受,天池泻下扶焦枯。
初疑素霓随银流,尽似明月投水壶。
庐山瀑布几千丈,较此不可分锱铢。
胶西先生春睡足,喜见晴光漱寒玉。
武陵迷路初不知,错认松风响岩谷。
金波满泛琉璃钟,长揖云峰谢拘束。
更约青莲社里人,同向苍崖结茆屋。
海神知贵不敢受,天池泻下扶焦枯。
初疑素霓随银流,尽似明月投水壶。
庐山瀑布几千丈,较此不可分锱铢。
胶西先生春睡足,喜见晴光漱寒玉。
武陵迷路初不知,错认松风响岩谷。
金波满泛琉璃钟,长揖云峰谢拘束。
更约青莲社里人,同向苍崖结茆屋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瀑布景象,充满了奇幻色彩和豪迈情怀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:
1. 瀑布的奇幻描写 诗人用"鲛人哭泣洒落珍珠"的神话意象开篇,把飞溅的水珠比作海底鲛人洒落的万斛珍珠,既夸张又浪漫。接着又说连海神都不敢收下这么珍贵的"珍珠",这些水最终流向干涸大地,暗示瀑布滋养万物的力量。
2.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 诗中用"素霓银流"形容瀑布像白色虹霓倾泻而下,"明月投壶"的比喻则让人想到皎洁月光坠入水中的清透感。通过与庐山瀑布的对比,强调眼前瀑布的宏伟丝毫不逊色。
3. 诗人的潇洒心境 后半段展现诗人赏瀑时的悠然自得:春睡醒来,欣喜地看着晴空下的瀑布像寒玉般晶莹。把瀑布声误认作松涛,这个细节显得格外生动。他举杯畅饮,向云峰行礼致谢,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。
4. 隐逸情怀的升华 结尾诗人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("青莲社"可能指文人雅集),相约在苍翠山崖结庐而居,流露出向往远离尘嚣、归隐山水的高洁志趣。
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:诗人不仅用瑰丽想象描绘了瀑布的壮美,更通过"误认松风""举杯长揖"等生活化细节,展现了他与自然相融的闲适心境,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水雾扑面、听闻轰隆水声的临场感。
邓仁宪
邓仁宪,字梦符,高宗绍兴中官兵部郎中(《宋诗纪事补遗》卷五○)。今录诗五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