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种墓

至忠惜甘死,越塞一坟孤。
句践非王者,陶朱亦丈夫。
碑经山烧断,树带海潮枯。
泉下伍员辈,相逢相吊无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讲的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文种的悲剧命运,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历史情感。

前两句说文种对越国忠心耿耿却落得被赐死的结局,孤零零葬在越国边境。这里用"惜甘死"三个字很妙——明明可以不死,却甘愿赴死,突显了文种的愚忠。

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:越王勾践算不上真英雄("非王者"),而范蠡(陶朱公)急流勇退才是真豪杰。墓碑被战火毁坏,墓树受海潮侵蚀,暗示文种的牺牲最终被历史遗忘。

最后两句最扎心:想象文种在九泉下遇见被他害死的伍子胥(吴国忠臣),两个冤魂相遇却无话可说。这种"相逢不相吊"的设想,比直接批判勾践更让人心酸。

全诗像一部历史微电影:镜头从孤坟拉到勾践、范蠡的对比,再特写破损的墓碑,最后穿越时空的鬼魂相遇。没有直接骂勾践忘恩负义,但通过文种墓的荒凉和伍子胥的对比,让读者自己体会到了对昏君的讽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