闺辞

春闺三月养吴蚕,南陌柔桑满竹篮。
为避行人回步急,不知髻上堕牙簪。
一自檀郎赴玉京,残镫挑尽泪盈盈。
黄昏又值芭蕉雨,不管人愁滴到明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《闺辞》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闺房中遭遇的孤独与思念。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。

首句“春闺三月养吴蚕”意味着春季里的一个月,女子开始为养蚕忙碌。养蚕是古代女性的重要农活,象征着勤劳与期待。第二句“南陌柔桑满竹篮”进一步描绘了养蚕的场景,女子提着装满柔嫩桑叶的竹篮穿梭在桑田之间,表现了她辛勤劳动的日常。

接下来,“为避行人回步急,不知髻上堕牙簪”传达了一种急切的心情。女子在忙于养蚕的同时,可能还时刻担心着外出的人,害怕有人经过打扰她的工作。她匆忙地回步,以至于没注意到头上掉落的发簪。这里不仅体现了女子的忙碌,也暗示了她对某人的深深思念。

第四句“一自檀郎赴玉京,残灯挑尽泪盈盈”点明了女子的困境,原来她思念的人名叫“檀郎”,已经离开了家乡,去到了京城。女子独自一人,在夜晚挑灯读信,眼泪不止。这里“残灯挑尽”形容女子彻夜未眠的伤感,表现了她的孤独与思念之深。

最后一句“黄昏又值芭蕉雨,不管人愁滴到明”更加深了这种孤独感。黄昏时分,芭蕉叶上的雨水滴答作响,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,仿佛自然也在为女子的忧愁而哭泣。这句诗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,女子在夜雨中无法入眠,整夜为思念所苦。

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,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深切的思念之情,以及因思念而带来的孤独与痛苦。诗中的场景和情感都显得非常真实,让人感同身受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