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仙歌
东风楼外,散柳丝如线。
一种桃花学人面。
甚爪痕嵌雪,棋局抛残,空剩有、六曲回廊相伴。
斜阳犹在树,梅雨些时,蛙鼓池塘已传遍。
别去未经年,千遍思量,记不起、梨涡深浅。
但一榻南窗渐生尘,共深夜追凉,月明天远。
一种桃花学人面。
甚爪痕嵌雪,棋局抛残,空剩有、六曲回廊相伴。
斜阳犹在树,梅雨些时,蛙鼓池塘已传遍。
别去未经年,千遍思量,记不起、梨涡深浅。
但一榻南窗渐生尘,共深夜追凉,月明天远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暮春初夏时节的孤独回忆,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,展现了深深的思念与怅惘。
上片(前半部分)从春末夏初的景色写起:东风吹拂楼外,柳条像丝线般飘散。这里用"桃花学人面"的巧妙比喻,既写桃花娇艳,又暗示对某人面容的怀念。接着笔锋转到生活细节:雪白的指甲痕、未下完的棋局,这些往日的生活痕迹如今只剩空荡荡的回廊相伴,暗示物是人非的孤寂。
下片(后半部分)时间推移到傍晚:夕阳还挂在树梢,梅雨季节的蛙声已传遍池塘。这里用"蛙鼓"这个生动的拟声词,反衬出主人公的静默孤独。"别去未经年"点明分别不到一年,却已"千遍思量",甚至记不清爱人酒窝的深浅,这种夸张写法凸显思念之深。结尾处,积灰的床榻、深夜纳凉、明月远天的画面,将孤独感推向极致。
全词妙在: 1. 用"柳丝如线""桃花学人面"等新颖比喻让寻常景物充满情感 2. 通过指甲痕、棋局等小细节唤起对往事的记忆 3. 用蛙声反衬寂静,用积灰的床榻暗示时光流逝 4. 最后月明天远的画面,给人无限怅惘的余韵
就像用一系列电影镜头:飘动的柳条、空棋盘、夕阳树影、月光下的孤榻,把说不尽的思念都藏在画面里,让读者自己感受那份挥之不去的惆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