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龙岩

神龙不腾霄,恋此岩壑美。
重冈掩幽邃,去郭才数里。
仄径缘鼪鼯,攀萝上寻咫。
绀宫嵌虚崖,浓绿抱窗几。
炎暑到门尽,禅房气如水。
风从山顶来,吹落高松子。
老僧寡酬答,趺坐苔壁倚。
游神出冥漠,视客等糠秕。
惟有蝉鸟声,时时聒人耳。
岩前碧潭净,倒影山翠洗。
抱珠睡何慵,投石下无底。
秋田望甘泽,我欲鞭龙起。

现代解析

《乌龙岩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自然景象,并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。

诗的开篇,诗人以“神龙不腾霄”来比喻山岩的高大与神秘,仿佛一条神龙盘踞在此,不愿飞离,只因这片岩壑实在太美。接着,诗人用“重冈掩幽邃”进一步描绘了山岩的深邃与静谧,仿佛重重山冈将这片幽静之地与外界隔绝,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。然而,这片美景却离城市并不远,“去郭才数里”,仿佛在提醒人们,宁静与喧嚣往往只有一步之遥。

接下来的诗句,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通往山岩的小径、攀爬的艰辛以及山中的禅房。小径狭窄,两旁是野生动物的踪迹,攀爬时需借助藤萝,显得十分艰难。但一旦到达禅房,炎热的暑气便瞬间消散,禅房中清凉如水,仿佛与外界隔绝。风吹过山顶,松子随风落下,增添了一丝自然的韵味。

诗中还描写了一位老僧,他静坐于苔藓覆盖的石壁旁,似乎对来访的客人漠不关心,仿佛他的思绪早已飘向了遥远的冥漠之地。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,与周围蝉鸣鸟叫的嘈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进一步突出了禅房的宁静与超然。

最后,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岩前的碧潭,潭水清澈,倒映着山间的翠绿,仿佛洗净了尘世的污垢。潭中似乎有龙在沉睡,诗人甚至想用鞭子将它唤醒,让它为干旱的田地带来甘霖。这一结尾,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,也寄托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关切与期望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乌龙岩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,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神秘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、回归自然的向往,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怀。诗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画面感,读来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深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