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缕曲 蚊帚
齐剪千茎雪。
更平量琅玕半断,配他匀洁。
生怕蒙茸拴不稳,万转千回牢结。
巧编作花纹点缀。
彩线如环穿柄首,挂银钩帐角间陈设。
比麈尾,制全别。
纷纷宵小乘时出。
苦宵来殷雷成市,吮人膏血。
赖有此君能御侮,不住左萦右拂。
要仗汝,扫除一室。
叵耐幺么多羽翼,正东驱,倏又从西逸。
清丑类,恐无术。
更平量琅玕半断,配他匀洁。
生怕蒙茸拴不稳,万转千回牢结。
巧编作花纹点缀。
彩线如环穿柄首,挂银钩帐角间陈设。
比麈尾,制全别。
纷纷宵小乘时出。
苦宵来殷雷成市,吮人膏血。
赖有此君能御侮,不住左萦右拂。
要仗汝,扫除一室。
叵耐幺么多羽翼,正东驱,倏又从西逸。
清丑类,恐无术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词《金缕曲 蚊帚》描绘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——蚊帚,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,赋予了它独特的生命力和象征意义。
首先,诗的开头描述了蚊帚的制作过程:“齐剪千茎雪。更平量琅玕半断,配他匀洁。”这里用“千茎雪”来形容蚊帚的材料,洁白如雪,轻盈柔软。制作过程中,人们精心地将这些材料剪裁、搭配,确保蚊帚既美观又实用。接着,诗人担心蚊帚可能会松散,于是用“万转千回牢结”来形容它被牢固地绑好,甚至还在上面编织了花纹,增添了艺术感。
蚊帚的柄首还穿上了彩线,挂在了帐角,成为房间中的一件装饰品。“比麈尾,制全别。”这里提到麈尾,是一种古代的拂尘,诗人用麈尾来对比蚊帚,强调蚊帚的独特设计和用途。
接下来,诗人将蚊帚比作一位守护者:“纷纷宵小乘时出。苦宵来殷雷成市,吮人膏血。”这里的“宵小”指的是蚊子,它们像小偷一样在夜晚出没,吸食人的血液。而蚊帚则成为了抵御这些“宵小”的武器。诗人用“左萦右拂”来形容蚊帚不停地挥动,试图将蚊子赶走。
然而,蚊子们狡猾多端,东躲西藏,蚊帚虽然努力,但似乎无法彻底清除它们。“叵耐幺么多羽翼,正东驱,倏又从西逸。”这里诗人用“幺么”来形容蚊子,它们虽然微小,但有着灵活的翅膀,难以捕捉。最后,诗人感叹:“清丑类,恐无术。”表达了对蚊子难以彻底消灭的无奈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对蚊帚的描写,展现了它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——既是实用工具,又是房间的装饰品。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,赋予了蚊帚生命力和象征意义,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微小困扰的无奈与幽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