秭归屈原墓

汨水骚人骨,还乡瘗秭归。
巫山邻楚女,香涧近明妃。
莫道文章显,须知愿向非。
可怜诗共酒,长与世相违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以屈原墓为切入点,通过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屈原的精神世界与命运悲剧。

前四句用地理意象勾勒出屈原墓的环境:汨罗江沉淀着诗人的忠骨,如今魂归故里秭归。这里与巫山神女(楚文化象征)为邻,又靠近王昭君(另一位楚国传奇人物)浣纱的香溪。这些地理符号将屈原与楚地文化血脉紧密相连。

后四句转入精神层面的探讨。诗人提醒我们:不要只看到屈原文采的辉煌,更要理解他"愿向非"(理想与现实相悖)的痛苦。最令人唏嘘的是,屈原用诗酒构筑的精神世界,始终与世俗格格不入。"长与世相违"五个字,道尽了天才与时代永恒的冲突。

全诗妙在将地理坐标转化为精神坐标,通过屈原墓这个具体物象,探讨了理想主义者永恒的困境。语言看似平淡,但"诗共酒"的意象与"世相违"的对比,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张力,让读者感受到超越时空的共鸣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