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朱古微侍郎刘伯崇殿撰郑菽问中翰胡右皆观察集沧浪亭 其一

六一吟残世已遥,孤亭寂寂草萧萧。
秋随天上卿云到,人共山中旧雨招。
拨藓细寻墙角字,惜花深立藕边桥。
他年谁作沧浪长,词客风流问六朝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在沧浪亭聚会的情景,充满了对往昔风雅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。

前两句"六一吟残世已遥,孤亭寂寂草萧萧":这里的"六一"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(号六一居士),诗人感叹像欧阳修那样的风雅时代已经远去,如今沧浪亭孤零零地立着,周围野草萧瑟。通过古今对比,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感。

中间四句是聚会的生动写照:"秋随天上卿云到"用祥云比喻同来的高雅友人;"人共山中旧雨招"把老友比作山中久违的雨水,显得亲切自然。"拨藓细寻墙角字"写大家认真辨认墙上题字的样子;"惜花深立藕边桥"则捕捉到有人在荷花池桥边驻足赏花的画面。这两句通过"拨藓"、"细寻"、"深立"等动作描写,生动展现了文人雅士们专注欣赏景物的情态。

最后两句"他年谁作沧浪长,词客风流问六朝":诗人想象未来谁会主持沧浪亭的雅集,延续六朝文人的风流传统。这里既有对当下聚会的珍惜,也流露出希望文脉永续的期盼。

全诗妙在将眼前的聚会与历史文脉自然衔接,既有"墙角字"、"藕边桥"这样具体的景物描写,又有"卿云"、"六朝"这样典雅的想象。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,把一次普通的文人聚会写得既生动有趣,又意味深长。

0